
他妙的地方就在於幾乎學到專業程度以上的演奏者都會很愛他,但是初學到一定程度之前,幾乎每個學生聽到老師叫他回家要拿出節拍器練習,反應不是痛苦的拿出來練得哎哎叫,就是乾脆裝作忘記,等下次上課再被念一次,然後學生就會用神奇的眼光看著老師,心裡想:「咦?老師會算命,他怎麼知道我沒用節拍器!?」我甚至曾經碰過學生很認真的跟我賭上了,連續幾週他發現真的沒用一定會被發現,才認命的相信我告訴他「相信我,你現在可能聽不出來,但是你有沒有用它練習,結果真的差很多,一聽就知道」是說真的!
我記得我跟鋼琴鍾老師有一段時間很愛一起去買節拍器(她很了不起,是我看過跟節拍器相處最有耐性的人,她可以連續四五個小時對節拍器把曲子練起來)。有一次我們看到一個新的設計很妙,它讓演奏者直接戴在耳朵上聽節拍。我們兩個先是開心的拿在手上玩,然後我記得鍾老師嘆了口氣說:「雖然就在耳朵上,我相信聽不到節奏的終究還是聽不到節奏」。或是學生們可能要用之前長笛陳老師給我看她在國外用的節拍器,大聲的要命(她說還有更大聲的)......不過,可能不會聽的還是跟不到節奏吧!所以,在這裡其實我要試著幫助一下學生使用節拍器。
念頭源自於某一天我在教室辦公桌前坐著,小提琴學生在等老師。老師還沒到,因為他被叮嚀必須用節拍器練基本練習,所以還挺認真的配合節拍器在拉琴。可是我看他痛苦的練習,卻依舊是前幾堂上課我聽到他的節奏狀況而毫無改善,所以我就只好幫他講解一下節拍器的用法,果然立刻有進展。後來我發現這種努力卻徒勞的情形到處可見,所以來po一篇我的使用解說,來幫助願意拿出節拍器卻總是很困擾,或是希望能幫助更多學生願意拿出節拍器試試看囉~
首先,使用者要明白,節拍器不是用來邊聽邊跟的。如果邊聽邊跟節拍邊演奏一定會有問題,簡單說就是節拍器打下去然後耳朵才聽到,最後才彈(吹、拉)下去,時間上已經有了一定的誤差,每一次的小小小誤差會讓整首曲子聽來仍然紊亂,而且會造成演奏的緊張。最後是這樣練習並不會讓練習者的拍子變得比較穩而可以離開節拍器演奏,也就變成徒勞的練習方式。
開啟節拍器之後必須先聽節奏速度,在心裡跟出一樣的韻律脈動,然後數出前奏拍可能一小節甚至不熟習的可以數兩小節讓自己固定習慣那個節奏速度,然後開始演奏。接下來演奏中練習者要跟從的是自己心中的那個節拍韻律,但是耳朵要監聽自己的節奏跟外在機器是否仍然齊頭並進。如果節奏是完全在一起的,演奏起來通常會開始覺得節拍器給自己很穩定的節奏感而不是會一直聽到有干擾的感覺。
如果耳朵發現不一樣了,要從頭再來聽一次節拍器的速度,然後練習一遍剛剛失速的部份。然後耳朵再忙一點,要聽一下:「喔~原來這邊如果速度正確應該聽起來是這樣」。這樣子整個練習的速度才會穩定,曲子(或是那個基本練習)才能進展到離開節拍器演奏而節拍穩定正確(畢竟最後不可能用節拍器配合演奏)。而且這樣才是練習到演奏者的節拍感,長久下來節奏韻律感才會進步。
不過以上練習前提是從慢到快,且演奏失速得是練習者節奏問題而不是因為演奏有困難喔!
話說回來這樣的練習也可以作為找出演奏特別有困難地方的方式。也就是說如果從頭到尾穩定節奏幾乎都沒問題,只有一兩處會失速,那應該就是那幾個地方沒練熟啦,還不能勝任這個速度!
這個使用方法是我的普遍建議,當然可能因為個別差異還會有些練習困難無法因此解決,不過我相信應該已經可以幫助到某些練習者了!大家一起拿出節拍器,尤其是本身節奏感比較不好的學生們,加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