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扎特效應~

我是音樂老師,但是我不得不說,這真的是古典音樂業者的大好商機,所以他們不斷的鼓吹這個迷思,然後賣出一套又一套的古典音樂cd或是莫扎特的音樂。

這個說法被稱為【莫扎特效應】,大家可以在任何鼓吹這份思想的書籍與套裝音樂上看到他的說明與理論。簡單的說就是他們推論到最後,主張莫扎特的音樂(或古典音樂)可以讓寶寶變聰明!

這是一個很妙的事情,這樣的說法被延伸最早到胎教音樂大到大人,大家都試著聆聽這樣的音樂。就推廣古典音樂來說是個好事。不過對於我有些正懷著寶寶的媽媽朋友卻是一種酷刑,原因無他,就是他們本來根本沒有聽古典音樂的習慣,所以叫她們一直為了寶寶聆聽這個她找不到旋律,聽了也昏昏欲睡無聊透頂的音樂,母愛再偉大也有些不情願。然後她們就會跑來問我,你懷孕時有給寶寶聽音樂嗎?(這可見她們真的被逼急了,我可是教這個的,就算我平常聽的習慣不算,我每天教課跟練習時她可是在肚子裡聽的一清二楚的啊!)也是因為我家小朋友明顯音樂節奏感都很好,我只見朋友們臉上寫著滿滿的希望---希望我說出不用聽音樂也可以。

很不幸的,我認為一定要聽。但是我告訴這些當媽媽的朋友們,不用勉強自己聽自己熟悉的音樂,如果喜歡聽周杰倫那就聽吧!最重要不是寶寶有聽到音樂,而是媽媽聽到時的愉悅與身體隱約約產生的韻律對寶寶所產生的影響。古典音樂尤其是巴哈、莫扎特之所以常被作為古典胎教音樂,也是因為此時期的古典音樂結構大多穩固對稱,節奏安定速度和緩前進(有人說與心跳較為吻合),旋律不至激昂大起大落。所以就跟吃東西一樣,媽咪們好想聽什麼,就聽什麼囉~

那這個效應怎麼辦?我說得不算的話,大家來看看研究腦神經功能的生物學家怎說~

套一段話給大家參考:
「雖然播放古典音樂給你的孩子聽,不見得能改善他們的腦部發育,但另一個活動卻可以---讓他們彈奏樂器給你聽!學習彈奏樂器的孩子,比起沒學音樂的孩子,具有比較好的空間推理技巧,這或許是因為音樂與空間推理都是由腦部類似的系統所負責的。讓你家充滿樂聲,可能真的會改善你家小孩的智力---只要他們不是被動的聆聽者,而是主動的彈奏者」

......以上文字出自神經科學家所著書籍« 大腦開竅手冊 »

So,let's play music together !!!
本網站中所載內文、照片與logo
屬不萊梅音樂戲劇學苑及設計繪製者所有